最新文章

首页 最新文章 上海戏剧性场景的空间分布及形成规律研究

上海戏剧性场景的空间分布及形成规律研究

2025-05-08

场景分析有助于理解城市街区在社会文化和美学风格上的差异。基于场景分析探索“波西米亚”“爱乐之城”等戏剧性场景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旅游休闲街区的开发和旅游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研究基于兴趣点数据,以观察典型舒适物地理分布的方法,识别具有戏剧性场景特征的城市街区,并分析其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上海市外环内地区不存在 “波西米亚”场景;“爱乐之城”场景是上海戏剧性场景的典型类型;南京西路、淮海中路等六个街区的“爱乐之城”场景特征最为突出。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应进一步提高城市包容性,并结合“爱乐之城”场景,开发具有全球城市特征的城市旅游产品。


作   者

叶卉菁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硕士研究生

翁   瑾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


街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由城市道路网围合而成、具有一定尺度和规模的场所,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开放式空间。有些街区采取居住和商业等公共业态混合使用的方式,是舒适物(Amenities)集聚的地理空间。街区是真实生活的发生地,承载着个人情感和城市文化,也是居民和游客“依恋”的空间,是游客与本地生活“相遇”的场所。往往一些小尺度、窄马路、密路网的街区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也更有活力与多样性,是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地。武康路、衡山路、南京西路、外滩等街区,以及豫园、迪士尼乐园等A级景区(度假区),均是上海市重要的旅游地。


过往的很多研究,无论是旅游研究,还是城市规划,都着重讨论街区真实性与旅游发展间的关系。一个共同的观点是,基于真实性的 “修旧如旧”是旅游街区开发的原则与目标。但作为最受游客欢迎的“网红打卡地”之一,武康路安福路街区在旅游发展上的成功无法仅仅以“真实性”来解释。游客盛装打扮,在街景下摆出各种夸张的姿势拍照,并分享他们的“表演”。游客的行为和蝴蝶结、向日葵等装饰物共同塑造了街区的新形象。武康路安福路街区已经从真实性场景转向戏剧性场景。场景理论(Scenescapes)为讨论街区的戏剧性特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它将城市街区视为由各种舒适物构成的综合体,是城市生活方式的空间表达。在一个戏剧性场景中,每个人都试图通过“表演”展现自己,或是时尚迷人的,或是彬彬有礼的,或是越界叛逆的,或是睦邻友好的。戏剧性场景的参与者通过拍照与分享,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表演”。


对于全球城市而言,“波西米亚”和“爱乐之城”是两种最典型的戏剧性场景。“波西米亚”场景是自我表达或领袖魅力的合法性与越界的戏剧性的结合;“爱乐之城”场景是自我表达或领袖魅力的合法性与迷人、爱炫或正式的戏剧性的结合。以多伦多皇后西街为代表的 “波西米亚”场景是大都市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空间表达;以纽约第五大道为代表的“爱乐之城” 场景则是全球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景观呈现。这两种场景是全球城市颇具魅力的城市旅游地。


作为全球城市,上海如同一幅由场景组成的拼图。在复杂、多样的场景中,通过地理计算准确识别戏剧性场景,明确其空间范围和分布规律,对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试图提出一种基于典型舒适物地理分布的测度方法,结合大众点评网的兴趣点(POI)数据,对上海市戏剧性场景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进行分析。



01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1  戏剧性


戏剧性提供了一种描述心理认同 、社会仪式 、公共庆   祝活动和公共景观的解释性框架。在戏剧性分析的视角下,行为发生的空间如同聚光灯下的舞台,他者即观众,行为即表演。戏剧性不是舞台表演所独有的,真实生活中也充满了戏剧性。正如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前台理论”所指出的,不同于“后台”中真实的自我,“前台”中每一个人像演员一样,按角色要求向生活中的他者表演自己。


“体验经济”概念将戏剧性分析框架引入商业世界。体验经济的观点认为,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的“表演”能为消费者创造难忘的体验,即戏剧性可以提高体验质量。一些研究认为,旅游地的表演活动是高质量旅游体验的来源。布林(Brin)和诺伊(Noy)、铃木(Suzuki)认为导游可以将叙述作为表演形式,从而有效塑造环境罩,提高游客的沉浸感。


需要指出的是,游客也逐渐突破“观众”的身份,成为表演主体,通过表演行为与相遇对象形成互动。在景区或主题公园等旅游地环境中,游客通过角色扮演摆脱“局外人”的身份,与空间叙事形成共鸣。游客基于自身意志与行为的表演,重塑了地方的象征意义和美学风格。在以城市街区为代表的开放舞台中,这一特征同样显著,漫步于街区中的游客就是表演者,他们和城市的管理者一起把街区塑造为城市旅游的舞台。


1.2  场景理论和场景分析


场景理论关注地方的社会意义。场景由设施、人群和活动等要素构成,是承载着社会意义和共同价值观的空间文本。作为本地化供给,设施和活动等舒适物具有非贸易品特征,其类型、数量、质量反映了社区的人群构成及其需求。社区居民的需求决定了商业设施的区位选择及舒适物的构成特征,舒适物的特征又影响居民的家庭区位选择。可见,供给与需求共同塑造了地方场景。在两者的互动中,地方特征被不断强化。


场景由多种特征组合而成,不同特征组合出不同类型的场景,描述并测度这些特征就成为场景分析的主要工作。克拉克(Terry Clark)引入真实性、戏剧性和合法性三个主维度,并将每个主维度分为五个子维度,由此形成15个子维度(表1)。子维度是对主维度特征的进一步细分。如果说真实性关注的是“内在的本真”,而戏剧性则关注“外在的表现”。合法性是对是否符合社会价值的判断。在马克斯 · 韦伯(Max Weber)提出的传统主义和领袖魅力的合法性的基础上,西尔(Silver)和克拉克又增加了功利主义、平等主义和自我表达三种合法性类型。基于样本地区舒适物的分布,可以给每一子维度赋分并进行地理计算,完成对各种特征的定量描述。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识别场景的类型。如“波西米亚”场景在传统主义、功利主义、平等主义、正式、睦邻友好、国家、企业的子维度上呈现低分值特征,同时在自我表达、领袖魅力和越界的子维度上呈现高分值特征。


1.jpeg


表1  场景的分析维度: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的15个子维度

Tab.1 Analytical components of scenes: 15 sub-dimensions of theatricality, authenticity, legitimacy

资料来源:西尔和克拉克《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


对场景进行测度、识别和分析是实证研究的主要工作。一类是大地理尺度的工作,即以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国舒适物地理分布数据,对各城市或区域的场景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西尔通过对美国国家数据库中的500种舒适物进行统计,得出美国各维度场景特征的邮政编码区排名;他还基于对加拿大国家数据库中1800种舒适物的统计和场景分析,研究加拿大各地文化差异与政治差异间的联系。纳瓦罗(Navarro)等对传统和非传统场景进行地理识别,探索西班牙文化场景的分布规律。吴军等基于中国65个主要城市的POI数据,探讨波西米亚文化场景与中国城市创意发展的关系和区域差异。另一类工作则将研究对象聚焦于特定城市。索耶(Sawyer)统计了巴黎市区的舒适物,并绘制其文化场景地图;Jang Wonho通过统计首尔424个“洞”(商场或步行街)的舒适物,识别首尔城市场景的主要类型;陈波和金舒通过对深圳市的场景分析发现,平等主义、本土性和睦邻友好维度的高分与优秀的治安环境存在相关性;Wang Yuhuan和Zhou Yongbo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找到上海市五种场景类型。此外,许多中国学者对场景研究也作出不同贡献。


场景理论同样适用于分析旅游地和旅游休闲街区,但尚未被广泛应用。街区是城市旅游的核心产品,对城市街区进行场景分析具有迫切性。然而,从城市旅游开发的角度看,现有场景分析存在地理单元范围过大的问题。现有研究一般以行政区作为测度对象。其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数据可获得性,但由于地理单元的空间范围过大,会出现“遮蔽效应”。即地理单元内某一街区的场景特征会被同一地理单元内其他地区的特征所稀释。因此,只有提高空间分辨率,才能准确地识别街区的场景特征。此外,城市漫步(City Walk)的可达性范围较小,一条“网红街”的长度往往只有几百米。根据《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LB/T 082—2021)的要求,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主街长度不小于500m,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的主街长度不小于300m。如果地理单元的范围过大,研究结果将不利于发现具有典型特征且适合漫步的街区,因此对旅游休闲街区的开发也不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02

基于典型舒适物地理分布的测度方法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外环内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250m×250m栅格为基本单元,利用ArcGIS软件,共生成14776个栅格。研究的兴趣点数据来源于大众点评网,数据爬取时间为2022年8月,共获得上海外环内舒适物样本322468个,主要包含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商业设施,不包含停车场、医院、邮局等公共服务设施。研究采用基于典型舒适物地理分布的测度方法展开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舒适物分类及赋分。2022年,大众点评网共有275个舒适物类别。而西尔和克拉克的舒适物类别数据则来自加拿大黄页(Yellow Page)和加拿大商业调查局(Canadian Business Patterns)。其中,黄页数据为314类舒适物,加拿大商业调查局数据为144类舒适物,两者的舒适物分类存在一定重复。他们利用专家打分法,对来自黄页和加拿大商业调查局的舒适物类别进行打分,具体可参见西尔和克拉克《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Scenescapes: How Qualities of Place Shape Social Life)一书附录。在大众点评网的舒适物数据中,有77个类别是满足我国本地市场需求的舒适物,但在西尔和克拉克对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中未曾提及,如汉服体验、老年大学、相声、(佛教)寺庙、密室、 棋牌室等。因此,数据本地化处理工作的重点是对大众点评网分类系统中特有的77个类别进行打分,即采用专家打分法对77个类别的舒适物的15个子维度进行打分。此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个别舒适物的本地真实性维度需要调整,如西餐厅和点心店的本地真实性。显然,对上海而言,西餐厅的本地真实性较低,而点心店的本地真实性较高。按照西尔和克拉克对舒适物打分的要求和规则,课题组由六位研究者对特有类别的15个子维度逐一打分赋值。赋分量表为李克特量表,最高5分,最低1分。打分结果的样例见表2。


2.jpeg


表2  舒适物子维度分值调整样例

Tab.2   Amenity dimensional scores adjustment example

资料来源:西尔和克拉克《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


第二,符合“波西米亚”和“爱乐之城”场景特征的典型舒适物筛选。西尔和克拉克界定了“波西米亚”和“爱乐之城”场景的特征,符合这些特征的舒适物即为上述两种场景的典型舒适物。“波西米亚”的典型舒适物应同时符合下述条件:一是在合法性维度上表现出自我表达或领袖魅力的特点(维度分值≥4);二是在戏剧性维度上表现出越界的特点(维度分值≥4);三是在合法性维度上不具有传统主义、功利主义和平等主义的特点(维度分值≤3);四是在戏剧性维度上不具有正式和睦邻友好的特点(维度分值≤3);五是在真实性维度上不具有国家、企业和理性主义的特点(维度分值≤3)。“爱乐之城”的典型舒适物应同时符合下述条件:一是在合法性维度上表现出自我表达或领袖魅力的特点(维度分值≥4);二是在戏剧性维度上表现出迷人、爱炫或正式的特点(维度分值≥4);三是在合法性维度上不具有传统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特点(维度分值≤3);四是在戏剧性维度上不具有睦邻友好的特点(维度分值≤3)。


第三,典型舒适物集聚街区的识别与分析。在上海市外环内地区随机生成250m×250m的栅格,计算每一栅格内典型舒适物的数量和密度,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识别典型舒适物的集聚街区及戏剧性场景的地理分布。需要指出的是,寻找典型舒适物集聚高度、戏剧性场景特征强的街区,是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目标。同时,作为城市微旅游的主要实践空间,以城市中心为研究对象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因此,就本研究的目标而言,无需对全部空间进行场景特征评估。



0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具有戏剧性场景特征的典型舒适物分布


图1和图2分别是上海具有“波西米亚 ”场景特征和“爱乐之城”场景特征的典型舒适物分布。


3.jpeg


图1 “波西米亚”场景典型舒适物的地理分布

Fig.1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ypical amenities for the Bohemian scenes

资料来源:基于大众点评网兴趣点(POI)数据计算所得


4.jpeg


图2 “爱乐之城”场景典型舒适物的地理分布

Fig.2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ypical amenities for the LA-LA Land scenes

资料来源:基于大众点评网兴趣点(POI)数据计算所得


上海市外环内的“波西米亚”和“爱乐之城”场景的典型舒适物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集中分布在黄浦、静安、徐汇等区,主要分布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均呈现中心密度高、外围密度低的特征。


然而,两种场景的典型舒适物分布也存在下述差异:第一,上海市外环内不存在“波西米亚”场景特征子维度等于5分的舒适物;第二,具有“爱乐之城”场景特征的舒适物数量远多于具有“波西米亚”场景特征的舒适物数量;第三,具有“爱乐之城”场景特征的舒适物在密度上远高于具有“波西米亚”场景特征的舒适物。由此可知,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集聚程度上,具有“爱乐之城”场景特征的舒适物都占据主导地位,即“爱乐之城”场景是上海市戏剧性场景的典型类型。


3.2 “波西米亚”场景的识别


从具有“波西米亚”场景特征的典型舒适物的地理分布看,具有7个及以上典型舒适物的栅格有8个。根据克拉克分值测度法,分别对这8个栅格的场景特征进行计算。从计算结果看,在自我表达的合法性或领袖魅力的合法性维度上,至少有一项超过3分,这符合“波西米亚”场景对合法性维度的要求。但是,在越界的戏剧性维度上,所有栅格的计算结果都小于3分。综合合法性和戏剧性维度的计算结果看,即使是典型舒适物分布密度最高的栅格,也无法满足克拉克界定的“波西米亚”场景的特征要求。可见,上海市外环内地区不存在“波西米亚”场景。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惊讶。儒家礼教强调约束与规范,其长期以来被东亚人民自觉认同,对东亚儒家文化圈人民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组织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这种与“波西米亚”相异的文化氛围,导致克拉克和一些韩国学者认为,东亚儒家文化圈相对缺乏以越界的戏剧性为代表的“波西米亚”场景。但同时,他们也认为韩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的年轻人不再墨守成规,渴望表达自我,“波西米亚”场景正在这些国家不断呈现。事实上,这正是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结果。


尽管如此,从本研究的计算结果看,大学路锦创路路段是上海市最具有“波西米亚”特征的地区。具有“波西米亚”特征的舒适物在创智天地所在的栅格分布数量最多(表3)。由于大学路周边分布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高等院校,同时聚集了上海哔哩哔哩动画有限公司、上海叠纸科技有限公司等文创企业,这个区块是上海市年轻人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年轻人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愿望,同时具有越界和叛逆的特质。因此,年轻人集中的地区具有一定的“波西米亚”特征,这一判断是符合逻辑的。


5.jpeg


表3 “波西米亚”场景典型舒适物数量最多的地区在维度分值上的计算结果

Tab.3 Calculation of dimensional scores for the regions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typical amenities for the Bohemian scenes

资料来源:基于大众点评网兴趣点(POI)数据计算所得


吴军(Wu Jun)等在研究中国的“波西米亚”场景时认为,上海在65个样本城市中具有最高的“波西米亚”场景分值。而本研究认为,上海市外环内不存在严格遵循克拉克定义的“波西米亚”场景。因此,更不存在具有严格遵循西尔和克拉克定义的“波西米亚”场景特点的集聚街区。得出不同结果的原因在于,吴军等对“波西米亚”场景的观察是基于自我表达和领袖魅力的合法性,而缺乏对越界的戏剧性的观察。


“波西米亚”场景体现了城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以创新创意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才竞争已成为城市和区域竞争的重点。创意阶层是一群喜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人,他们的奇思妙想推动了创新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创意阶层对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有独到的追求,他们青睐包容多样、开放有活力的城市街区,正是他们与城市街区的不断互动,塑造出“波西米亚”场景。因此,“波西米亚”场景既是创意阶层集聚的产物,也是吸引创意阶层的环境因素。这也是场景研究者不断在全球城市空间中寻找“波西米亚”场景的原因所在。对上海而言,地理计算的结果,意味着上海应进一步强化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品格,将提高社会包容性作为吸引创意阶层、促进创新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3.3 “爱乐之城”场景的识别


全球城市的中心商业区是“爱乐之城”场景最典型的地区,除了写字楼、高级公寓外,也集中分布着奢侈品店、文化艺术设施、高级酒店等场所。这些地方是艺术家、设计师及城市中时尚人群的聚集地。


根据空间局部自相关计算结果,在全部14776个栅格中,共有24个栅格是HH和HL。除普陀区环球港商圈和浦东新区八佰伴商圈外,其他20个栅格与图2a中典型舒适物集聚程度最高的栅格完全重合。综合以上两个计算结果,可以识别出“爱乐之城”场景显著的街区,具体见图3。根据克拉克分值测度法,分别对六个街区的场景特征进行计算。从计算结果看,在正式、爱炫或迷人的戏剧性维度上,在自我表达或领袖魅力的合法性维度上,所有分值都超过3分(表4)。因此,这六个街区符合克拉克对“爱乐之城”场景的定义。结合典型舒适物的分布密度,可将它们视为上海市最具“爱乐之城”场景特征的街区。


6.jpeg


图3  最具“爱乐之城”场景特征的街区分布

Fig.3 Distribution of neighborhoods most characteristic by the LA-LA Land scenes

资料来源:基于大众点评网兴趣点(POI)数据计算所得



7.jpeg


表4 “爱乐之城”场景典型舒适物数量最多的地区在维度分值上的计算结果

Tab.4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dimensional scores for the regions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typical amenities for the LA-LA Land scenes

资料来源:基于大众点评网兴趣点(POI)数据计算所得


上海市的“爱乐之城”典型场景主要沿“延安路—世纪大道”分布。这一分布规律可以从路径依赖和城市的垂直增长中得到解释。第一,路径依赖。自上海开埠以来,受黄浦江和苏州河的影响,城市以东西向发展为主,形成南京路、延安路、淮海路等多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人民广场、南京西路等CBD也分布于这一轴线沿线。改革开放以后,虹桥开发区和古北国际社区的建设推动轴线向西延伸。浦东的开发开放推进轴线向东延伸,并与浦东世纪大道相连接,最终形成西起虹桥开发区,东至世纪公园的“延安路—世纪大道”城市功能轴。“爱乐之城”场景的分布与东西向轴线的发展相一致。第二,垂直增长。房地产资本对“爱乐之城”场景的塑造起到决定性作用,商业地产的开发促进了城市的垂直增长。在全球房地产资本的推动下,摩天大楼集中分布于“延安路—世纪大道”沿线的CBD地区。地产商在楼宇建设的同时也带来精品店、艺术画廊、高星级酒店、咖啡馆等体现时尚迷人色彩的舒适物,这些舒适物是全球化资本、创意与本地需求的完美结合。城市CBD的垂直增长极大地推动舒适物的数量增长和密度提高。


淮海路是“爱乐之城”场景的典型案例。淮海中路新天地片区、淮海中路柳林路交会地区、淮海中路陕西南路交会地区是“爱乐之城”典型舒适物分布最为密集的街区。K11购物艺术中心、香港广场、上海广场、大上海时代广场、上海环贸等商业楼宇鳞次栉比。新天地是上海首个将石库门旧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并转型为商业中心的旧城改造项目。K11购物艺术中心则是上海商业的另一个先锋代表,集合了美术馆、设计师品牌店、家居、餐饮、艺术展等多种业态,其中的商品超越了实用的范畴,在这里购物消费更像是时尚生活方式的一种展现。无论是沿街商业,还是楼宇商业,高级化妆品、珠宝首饰、礼服定制、精品餐饮、豪华酒店、消费品体验店等时尚业态是其常客;无论是巨型海报,还是LED大屏广告,都充斥着爱马仕、古驰、普拉达、蒂芙尼等奢侈品品牌与明星模特的身影。淮海路所展现的正是电影《爱乐之城》(LA—LA Land)中华丽迷人、绚丽夺目的场景。


从舒适物的分布看,“爱乐之城”场景也正逐渐向浦东、宝山等新城扩散。这既是城市蔓延的结果,也与行政分割相关。新城开发推动人口向外围地区持续扩散,城市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伴随城市蔓延,新的商业中心地相应出现。这些区域级商业中心地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爱乐之城”的场景特征,如中山北路宁夏路交会地区、一二八纪念路共和新路交会地区、吴中路虹井路交会地区、江湾—五角场地区。行政分割是推动“爱乐之城”场景逐渐扩散的另一股力量。基于土地财政和招商引资的动力,每个区都试图塑造自己的商业中心,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爱乐之城”场景的扩散。



04

总结



场景分析有助于理解城市街区在社会文化和美学风格上的差异。本研究识别上海具有戏剧性场景特征的街区分布及其总体规律,为上海发展基于旅游休闲街区的城市旅游提供理论支持。在方法上,为提高计算效率,本研究基于兴趣点数据对典型舒适物进行筛选,通过观察典型舒适物的地理分布,识别特定场景特征的城市街区,在缩小地理单元面积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采取随机生成的250m×250m栅格作为最小地理单元,可以有效规避较大地理尺度导致的遮蔽效应。本研究中的地理单元与《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LB/T 082—2021)中的街区尺度相接近,符合城市步行游客的活动范围。


研究发现,在上海市外环内地区不存在克拉克定义的“波西米亚”场景,原因在于越界的戏剧性不够显著。而“爱乐之城”场景则是上海戏剧性场景的典型类型,符合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特征。徐家汇街区、静安寺街区、淮海路街区(淮海中路柳林路交会地区、新天地、淮海中路陕西南路交会地区)、南京西路街区(南京西路陕西北路交会地区)、陆家嘴街区、古北街区等是“爱乐之城”场景最典型的地区。这些发现意味着上海应进一步提高城市包容性与多样性;同时,上海城市旅游开发要紧密结合“爱乐之城”场景最为典型的街区,着力推出一批能体现全球城市和国际消费城市特征的旅游休闲街区,并开发City Walk等旅游产品。


本研究讨论了戏剧性场景在上海市外环内的区域差异,但研究尚未将时间维度纳入场景分析范畴。第一,场景特征存在昼夜周期性变化。不同商业设施经营时间的差异导致街区的功能和活动参与者存在昼夜差别。与白天相比,在夜间经营的商业设施中,具有越界特征的舒适物占比更高。因此,对舒适物基于经营时间进行二次分类,可以重新审视“夜上海”下“波西米亚”场景是否存在这一问题。第二,场景特征受节假日和节事活动的影响,如万圣节的巨鹿路、周末的安义路夜巷、春节期间的淡水路。未来研究可以讨论城市街区场景特征的时空动态变化。此外,也可以将研究对象从单一的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进行场景特征的跨地区比较研究,而观察典型舒适物地理分布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巨大地理尺度下计算的效率,有助于从场景角度讨论城市文化风格的区域差异。


场景理论试图通过分析具有某一特征的舒适物的数量来观察区域的社会文化特征。无疑这种方法只有在样本区域面积相同的情况研究结果才更加准确。另一种研究思路是引入地理加权系数,即结合人口规模对栅格面积进行加权赋值来观察相同人口规模下舒适物的数量和场景特征。从数据选择的角度看,城市舒适物的分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会受突发卫生事件、交通布局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研究者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和比较分析,未来可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微信底部名片-修改-2.4.png



常务理事单位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长三角智慧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复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常务副理事单位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
保利置业集团(上海)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复旦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复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复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理事单位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临港九亭复旦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上海城策行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闵行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包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宝山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杰筑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